藍海民宿 最新消息
日期:2011/11/20    「白沙赤崁紅毛地、綠葦黃魚紫蟹莊」。地方耆老說,是清乾隆十五年(一七四九)福建藩司錢琦,撰以澎湖為題的其中兩句詩,主要敘述三百多年前的赤崁,曾經是荷蘭人投砦,紮營的地方,迄今仍保存的相當完整。 白沙鄉的赤崁漁村三百多年前是否曾是紅毛地?古時是否真有紅口城?據地方老者及史料証明,清乾隆十五年(1749)福建藩司錢琦,確曾在巡視台灣途經澎湖時,作了一首以澎湖為題的七言詩,其中第三、四句為:「白沙赤崁紅毛地,綠葦黃魚紫解莊」。而乾隆三十二年(1768)澎湖通判胡建偉作十三澳詩也有:「赤崁紅毛舊日城」可證實。 耆老表示,赤崁為澎湖島北部海口,其重要性古今皆然,荷蘭人佔據期間在此築堡砦、建砲台,紮兵營作防禦佈署當是必然。不過,先賢在作詩吟對時,將赤崁與紅毛地,舊日城對仗,多少是受當時府城赤崁之盛名而附鑑。這點可以從同為築城路,但不堪世遠年湮而消聲匿跡看得出。雖然如此,但赤崁的舊堡砦基址確實也可以推測得出。 張新芳老師曾走訪耆老者告云:「清兵曾設營盤紮營,其地址就在目前白沙分駐所所在地,包括臨近北界一些地方。」張老師曾就地勢勘察和地籍所有,加以印證此一說法,確實十分吻合。地勢正處海濱高地(赤崁早期海濱),地籍為官有地,附近有幾筆土地,還是光復後政府為創建白沙中學需徵用民地,而將原赤崁小學擁有的農業實習地數筆做為交換使用,目前均已建民宅。從這些蛛絲馬跡我們可以尋找出,早期先民開發赤崁應是從海濱窪地(張百萬的故居就是一例),後來荷蘭人佔領海濱高地設營地,續後鄭軍駐紮,再由清兵設營盤,日據時代建官舍衙門,所以該附近地籍儘為官有地,理所當然。  地名可以說是一個地方的歷史化石。本省地名的形成大祇有六類:一是山地同胞的住處,二是原大陸故居的地名,三是由地形、地物的特殊點,四是紀念先賢或表彰某一事蹟,五是荷人遺跡,六是某特殊建物等。本縣各地名多數就屬於第二、三類,赤崁的地名就是依勢和地質表面特徵而取得的,閩南人對於水濱高處都稱「墈」,「澎湖臺灣紀略」是臺灣最早文獻,清順治進士仕禮部尚書杜臻,在紀略內所提的赤崁就是寫成「赤澉」。「崁」是「墈」與「澉」的文異同轉注字,是閩南人約定俗成的,在台澎地區衍用甚廣。 赤崁這個地方從地勢看,東北角的海濱地勢高地(現在碼頭附近),從海上向陸地仰望高高岩崖,先人稱它為崁。再就地質言,赤崁附近玄武岩露出堆積層,含有褐鐵礦紅色凝灰岩質,尤其海濱高處表露特別顯著,遠遠看過就是「赤瞰」。住在這個海濱高地的住家,當地人叫他們是崁仔頂,在誕個崁仔頂後方的住家,就叫他們是崁仔後,在這個海濱低窪地方就叫崁仔腳。在赤崁村西方的海濱有一座白沙島最高的煙墩山也叫瞭罷山,赤崁當地人叫它為烏崁頭,從地勢和地質表面加以分析,實在名符其實。資料來源:澎湖時報/宋國正相關詞:澎湖民宿藍海風晴、澎湖民宿藍海天晴、澎湖旅遊